春节马上要到了,各家各户都免不了喝上几杯小酒,聚在一起开心一下。小酌怡情,大饮伤身,是我们都该明白的道理,然而有些人为了多喝几杯,不惜编造出了各种“喝酒的好处”的理由,甚至还用这些理由去逼迫饭桌上的亲朋好友多喝几杯。春节不想被逼着喝酒?那就快来跟着网易健康一起来揭穿这些自欺欺人的喝酒借口,学会了知识之后用它们去挡酒吧!
喝酒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?假的!
近期网络上流传着一张“朋友圈截图”,有人自称是武汉某医院的“主任、正教授”,号召大家每天喝二两白酒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,理由是他“琢磨”他的同事们中,喜欢喝酒的医生都没有感染新冠,而感染新冠的医生基本都是滴酒不沾或很少喝酒的人。并且这个朋友圈的作者声称,酒精入口可杀口咽部病毒,吸收入血可杀肺部病毒,所以“逻辑上也说得通”。
对于这则“科普”,小编只想问问编造这条朋友圈的人:几个菜啊,喝成这样?
首先,可以用来杀菌消毒的物质是“浓度为75%的医用酒精”,而这个浓度是经过了反复多次的科学实验最终确定出的“光谱杀菌最合适的酒精浓度”,且不说白酒的度数达不到75度,衡量医用酒精的度数和衡量食品的白酒度数也不是一回事啊!它们一个是医学定义,另一个表示浓度。
而且,喝进身体里的白酒,只会被代谢吸收,并不会以酒精的形式在你的身体各处杀灭病毒。
最后,大量饮酒会削弱免疫系统,降低人体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!长期饮酒者或患有酒精使用障碍者,感染新冠病毒和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还可能会升高。
适量饮酒有益健康?假的!
有人认为,喝醉酒会伤身,但是每日适量地喝一点红酒,不仅无害还对身体有益,尤其对上年纪的人,可起到“软化血管”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功效。那么真相是如何的呢?
其实,血管硬化,主要是指血管当中的粥样斑块形成,从而降低了血管弹性,而饮酒对血管的好处理论主要来源于对红酒中的“白藜芦醇”进行的相关研究,但是,这些研究只是在体外细胞、动物实验中有效,不代表一定对人体有效。
退一万步说,就算真的有效,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含量也是很低的,想要达到软化血管的作用,正常人每日需饮用几百瓶以上的红酒,试问又有谁能做得到呢?
而且大家不要忘了,喝酒还能够加速癌症的到来,尤其是胃癌、肝癌、食道癌等。多喝酒和少喝酒是没有区别的,只要是酒就会伤害到人的健康。为了“软化血管”招来了癌症,你觉得值吗?
喝酒有助于睡眠?假的!
很多人都觉得,喝酒有助于睡眠,因为感觉喝酒后入睡很快。这是不是真的呢?
其实,酒精对于入睡的确有一定的帮助,但是酒精会损害我们的睡眠质量、破坏正常的睡眠结构,而且容易导致早醒,让人睡醒后十分难受。事实上,喝酒不仅不能解决已有的睡眠问题,还会导致其他睡眠问题的出现。长时间在睡前喝酒,还则会渐渐削弱它促进入睡的功效,让人越来越难以入睡。
喝酒会脸红,说明很能喝?假的!
在酒桌上,很多人喝了几杯就开始脸红,有人认为这是一种“能喝”的表现。
真相是,酒精是乙醇,乙醇在喝入体内之后,是在肝脏进行降解的,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情况之下变成乙醛,然后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之下,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,进而降解完毕。喝酒脸红的人,由于肝脏产生的一种酶相对比较少,对于酒精的降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导致酒精不能代谢,才出现脸红。也就是说,喝酒脸红,是一种酒精代谢不完全的表现,脸红是类似于酒精中毒的症状!
所以,千万不要对喝酒脸红的人劝酒啦,他们真的不能喝!
酒,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,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,更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。想喝酒可以,适量饮酒对于饭桌上的气氛营造也确实有好处,可是传播各种害人又低级的谣言,为了多喝点酒找拙劣的借口,实在是不应该啊!希望大家都别成为被酒支配的“酒鬼”,而只是把它当做一种气氛的助推品,正确认识酒对人身体的影响,多多传播正确的饮酒知识!
(责任编辑:耿媛媛_NJ5571)